記山東大學實驗學校班會課備課經驗分享
12月28日下午,由剛剛獲得2021即墨區班主任優質課比賽一等獎的張婷老師進行了“勤學善思,行則將至”的班會課備課思路的分享,就班會課如何以學生為中心走進孩子的內心與大家進行了細致交流,從形式與內容多方面探討如何構建富有實效和趣味的主題班會課。
張婷老師根據“班會五部曲”對班會課所應具備的五大要素進行介紹,即“以問題為導向、以案例為依據、以討論為主的方式、以尊重多元形成共識、以引發行動為最終結果”。圍繞班會五部曲,與班主任老師們分享了自己的所思所悟。
一、根據培養目標和學生的學習生活實際,確定合適的班會主題。
聚焦學生的思想、心理、行為存在的問題和困惑,確定班會主題,主題所涉及的教育問題是學生存在的真問題。同時在“大主題”下,應抓住“小切口”。以感恩主題為例,我們可以分步抓?。焊卸鞲改?、感恩老師、感恩國家...有重點,有層次,才能有效果。
二、每一節班會課在主題的框架下,都應該有一個針對性的目標。班會課跟學科課堂一樣,每一節課都應該有明確的教學目標,針對一個目標和問題開展各項活動。只有目標明確的班會課,才能達到啟發和引導學生的教學效果。
三、班會課的活動應該以學生為主體。
班會課是為了幫助同學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是外在的指導被內化的過程,因此班會課的主體必須是學生,并且通過一系列有趣的活動吸引學生的主動參與。圍繞班會主題設計研究任務,學生可以分小組根據任務開展調查、采訪、收集資料等研究活動以及搜集資料、調查與訪談、排練情景劇、小組合作探究、組織演講展示、小主持人、設置游戲等實踐活動……
四、班會課應提供清晰科學的解決問題的辦法。
能給學生提供行為指導和解決問題辦法的班會課才是一節有效的班會課,班會課要以引發行動為最終結果。因此要對素材進行深度挖掘,充分發揮素材的價值,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多條件、多情境、多角度地認識和理解素材的教育意蘊,總結方法便于在真實的學習和生活中進行運用。
一節好的班會課的核心應該是:既要有意義,也要有趣。因“趣”而有味、因“活”而生動、因“精”而出彩、因“實”而有效。讓班會課真正的走入學生的內心,產生共鳴,引發行動。
【撰稿:張婷審核:徐曉華、楊茜、王維升】